细菌活性氮(RNS)检测试剂盒-紫色荧光

BB-462163
选择规格
  • 100T
  • 200T
价格
  • ¥1500元
  • ¥2600元
数量
产品概述 product description

贝博® BBoxiProbe® O51细菌活性氮(RNS)检测试剂盒是一种利用荧光探针BBoxiProbe® O51进行活性氮检测的试剂盒。
O51探针可自由透过细菌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被细菌细胞内的RNS氧化,产生紫色荧光物质,并稳定存在于细菌胞内,紫色荧光强度与细胞内活性氮水平成正比,检测O51产物的荧光强度就可以知道细胞内活性氮的水平。
在激发波长366 nm,发射波长406 nm附近,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酶标仪、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可以检测荧光强度的设备,可以方便测定荧光情况,从而测定细菌胞内活性氮水平。
除了本紫色荧光检测的试剂盒以外,贝博® 还可以提供绿色荧光的检测试剂盒(相关产品:BB-46216)以及细菌培养上清的活性氮检测试剂盒(相关产品:BB-475056)。
贝博® BBoxiProbe® 活性氮检测试剂具有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短的响应时间,以及可对检测对象在原位进行实时监控和观察等。更重要的是,这种检测技术对细胞内活性氮的内源性分布不产生巨大的外加干扰,从而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内源性活性氮变化的真实信息。
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是指NO与包括活性氧在内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一系列包括ONOO·及其质子形式过氧亚硝酸(HOONO)等具有高度氧化活性的自由基和硝基类化合物,这些与活性氧相对应的以NO为中心的衍生物称为活性氮。活性氮主要包括氮氧化物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过氧化亚硝酰阴离子(ONOO·)、亚硝酰氢(HNO)、亚硝酸根离子(NO2-)和氨等。

保存温度
-20℃避光保存
注意事项
1. 探针短期内经常使用可以2-8℃保存。
2. 长期不用-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可以根据需要分装后冻存。
3. 探针液A为DMSO溶液,冬季气温较低时为凝固状态,极易粘附在管壁、吸头壁。注意需要加热融解,变成液体状态后离心至管底部再开盖。
4. 可以用手捂住使其融解或37℃短时间水浴。吸头也需要放在培养箱预热,否者容易再次凝固在吸头内壁产生损耗。
5. 试剂拆封后请尽快使用完!
有效期
6个月
检测方法
1. 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酶标仪
2. 流式细胞仪
3. 荧光显微镜
4. 激光共聚焦
适用样本
各种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
产品特点
1. 使用方便:可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酶标仪或流式细胞仪检测;
2. 背景低,灵敏度高;
3. 线性范围宽,使用方便。
仪器准备
1. 荧光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或流式细胞仪,
激发波长366 nm,发射波长406 nm。
2. 离心机
3. 移液器
4. 冰箱
5. 冰盒
试剂准备
1. PBS缓冲液或者HBSS
耗材准备
1. 离心管
2. 吸头
3. 一次性手套
4. 荧光专用黑色96孔板
使用注意事项
1. 螺旋盖微量试剂管装的试剂在开盖前请短暂离心,将盖内壁上的液体收集至管底,避免开盖时液体洒落。
2. 荧光探针标记后,一定要洗净残余的未进入细胞内的探针,否则会导致背景较高。
3. 探针标记完毕并洗净残余探针后,可以进行激发波长的扫描和发射波长的扫描,以确认探针的标记情况是否正常。
4. 尽量缩短探针标记后到测定所用的时间,以减少各种可能的误差。
5. O51在光照和空气中易被氧化,注意避光密封保存。
6. 对不同的细菌样本,应选择合适的孵育时间和浓度,以观察RNS的变化。应根据预实验情况调整染色浓度和时间。
7. 必须使用荧光检测专用的黑色96孔板。
使用方法
O51探针工作液配制:
1. 根据样本数量,用纯水将探针稀释液B进行10倍稀释。
2. 根据样本数量,用10倍稀释过的探针稀释液B将探针进行1000倍稀释。即配成染色工作液。

O51探针标记:
1. 准备1ml新鲜待测菌液。
2. 将待测细菌样本离心收集菌体。
3. 用PBS洗涤菌体2-3次。离心收集菌体沉淀。
4. 用500 μl-1ml染色工作液重悬菌体。
5. 在37℃避光孵育30分钟。
6. 孵育结束后,离心收集菌体。
7. 用PBS清洗细胞一次。离心收集菌体。
8. 用500 μl PBS重悬菌体。充分混匀。
9. 取200 μl加入荧光检测用96孔板。
10. 置于酶标仪中,后于激发波长为366 nm、发射波长406 nm检测荧光强度。

结果处理:
荧光强度强表示细菌活性氮强度高。
参考文献
1. Gang Zhong et al.
Dopamine-melanin nanoparticles scavenge 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 and activate autophagy for osteoarthritis therapy
Nanoscale 2019 (IF=7.233)

2. Yingjun Zhou et al.
Respiratory exposure to nano‐TiO2 induces pulmonary toxicity in mice involving reactive free radical‐activated TGF‐β/Smad/p38MAPK/Wnt pathways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2019 (IF=3.525)